孩子說「臭媽媽、大笨蛋」時,父母別盲目斥責,4個妙招輕鬆應對
「我要揍扁你!」
「我最恨你啦!」
「臭媽媽,大笨蛋!」
……
當這些狠話出自一個孩子口中時,很多父母都會很吃驚:
這還是我那個一向聰明乖巧的小天使嗎?他為什麼突然變成了一個「沒有禮貌」、「說話惡毒」的「小魔頭」了呢?
其實,孩子的這種放狠話的表現並不代表父母教育的失敗,也並不意味著孩子已經誤入歧途。孩子之所以愛說狠話,大多是因為他們的 詛咒敏感期到了。
圖片源於網路
孩子說狠話是到了「詛咒敏感期」
孫瑞雪老師在《捕捉兒童敏感期》裡講,孩子說的狠話,就是在兒童的語言敏感期的一種另類表現——「詛咒敏感期」。
孩子們發現有一些話,當從自己口中說出的時候,就像一把利劍一樣,能夠刺傷別人,是具有力量的。而孩子們發現, 父母對自己的這種「力量」很是緊張,於是越禁止,這份「力量」越強,孩子們越喜歡不分場合地說出來。
美國耶魯大學的保羅·布盧姆博士說:
孩子說髒話,其實只不過是孩子的語言學習。一句髒話對於小孩子來說,沒有什麼作為禁忌語的特殊意義。他們以後才會逐漸瞭解到這些話犯了社會禁忌。
在語言敏感早期,如果孩子偶然發現一個詞語可以和一個人或者事物匹配,他就會不斷重複這種配對遊戲。
比如,孩子叫「媽媽」,媽媽回應「哎」,於是他們就這樣一叫一答地重複著。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漸漸發現一句話可以表達一個意思,於是他就開始重複說一句話。語言的魅力是無窮的!很快,孩子發現語言竟然能產生一種力量——放狠話能像一把利劍一樣刺傷別人。
圖片源於網路
於是他像發現新大陸一樣,興奮地將這種強有力的語言不分場合地隨意使用,以試探、發展自己的力量,並觀察別人的反應。
而父母對這些負面詞語往往反應過於 強烈,這就更加讓孩子確認他口中的詞語威力無比,因此,一旦孩子學會了這些詞,就會不止一遍地重複使用,漸漸地,這些狠話就成了這一時期孩子的 「口頭禪」。
孩子只有在詛咒敏感期才會有意無意地說一些狠話。如果父母對此反應過激,或者讓孩子感到,在生活中看到或聽到類似的表達方式能引起他人更多的關注,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會形成 無意識的習慣,發展下去,將對他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
從兒童心理學方面來講,孩子說狠話還可能是用來 發洩憤怒、焦慮和壓抑情緒的。因此,當孩子使用詛咒性的語言時,我們不應該去責怪他,而是應該以 科學的態度來正確對待這種現象。
孩子說狠話時,父母的第一反應至關重要
如果我們不夠理解孩子所處於的「詛咒敏感期」,給予了不合適的回應,就會帶來以下問題:
1、會讓孩子對詛咒性語言更加「上癮」
當孩子因為有趣而重複「粗俗」的語言,父母 大驚小怪地回應,會讓孩子覺得這些語言更有效力,從而不斷地使用,形成習慣。
2、責備會讓孩子情緒「堵塞」
當孩子因為有情緒而說狠話的時候,父母 一味地斥責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感受沒有得到接納,情緒無法疏通,會造成更嚴重的情緒問題和語言、行為問題。
3、貼標籤會影響孩子的自信
有些父母會給處於「詛咒敏感期」的孩子貼上 「沒禮貌」的標籤,這會嚴重影響孩子對自我的認知,使孩子感到挫敗,影響孩子的自尊發展,打擊孩子的 自信。
所以對於孩子說狠話的行為,如果我們強行地去制止,對孩子大發脾氣、動手打孩子,那我們就輸了。而是應該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淡化孩子的這種行為。
圖片源於網路
對於孩子的說狠話行為,父母要這樣來處理
記得有次接女兒放學回家的路上,碰到他們班裡的同學一諾,一諾的媽媽說道:「快喊阿姨好」。
沒想到一諾竟然來了一句:「阿姨是大笨蛋,醜八怪。」
當時一諾媽媽氣的打了孩子一巴掌:「你這孩子,說的什麼話。」
結果我們都帶著孩子很尷尬的各自離開了。
每當聽到孩子說詛咒性的話,特別是在公眾場合下,有的父母恨不得馬上把孩子拉回家胖揍一頓,這種方式是錯誤的。
心理學家艾普教授說:
如同水中的魚群群居群嬉一樣,孩子們會時時參照周邊的人們,互相觀察、互相模仿。
年幼的孩子會很努力地去模仿別人的一言一行,並以此為樂,可又不明白所模仿的語句的含義。
孩子說的詛咒性語言,或者表現的很不禮貌,不能就認為孩子本身道德人品有問題,而打罵指責他。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1、冷處理
處於詛咒敏感期的孩子說出詛咒性的語言,主要是為了體驗語言的力量和其帶來的不同反應。比如,孩子對媽媽說「我要打死媽媽,我要殺了你」,如果媽媽說「你這孩子太不像話了,我把你養這麼大,你竟然要打死我,真是個白眼狼」,這種回應方法就非常不得當,這是一種 強化誤導。
媽媽正確的回應方式應該是,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即不對這類語言做任何回應。孩子體驗不到這些語言的威力,自然就不會繼續使用了。
2、用正面語言回應孩子
對於孩子詛咒性的語言,我們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不要與孩子計較。
除了上面所說的冷處理的方式,我們還可以用 正面的語言來回應孩子。
有次我女兒鬧情緒時,叫我媽媽「臭媽媽」,這時我這樣回應她的:「不是臭媽媽,是香媽媽,和你一樣香。」
其實我們用這樣的語言回應孩子,就可以 轉移她的注意力,減少了孩子使用詛咒性的語言。
3、多表揚孩子美好的語言
當孩子使用一些美好的語言時,我們要給予及時表揚。
我們的表揚,會給孩子帶來一種 正面強化效應,讓他更有成就感,從而更樂意去使用那些美好的語言,以獲得更多的 讚賞。
父親教蹣跚學步的兒子安靜
4、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狠話不可能無緣無故出現,而是孩子在平時的 語言環境中模仿來的。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無不影響著孩子。對處於語言敏感期的孩子來說,可能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句髒話,都會成為孩子刻意模仿的對象。
所以我們要在孩子面前要做好表率,以身作則,給孩子創造一個文明的語境,孩子的周圍遠離了髒話、詛咒、狠話等語言基礎,他自然也少了習得模仿的機會。
因此,我們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首先我們自己要做到不說狠話,或者讓孩子遠離那些 有暴力傾向的動畫片等。
涵妮媽媽寄語:
其實孩子也和我們一樣,所謂的髒話只是認為好玩,有時也用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往好處想,這也是孩子成長的一種表現。
所以我們不要反應過度,而是態度上重視,行為上淡化。
你家孩子有說狠話的時候嗎?你們是怎麼解決的呢?下方評論區來聊一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