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個月寶寶的情緒父母不能忽視,推薦8種情緒遊戲陪寶寶玩起來

寶寶自從脫離母體,就開始了從未有過的全新體驗。

既有在媽媽肚子中似曾相識的溫馨和舒適,也有陌生世界帶來的不安和恐懼,當然,還有尿布濕漉漉的不適,這些全都會讓寶寶忍不住哇哇大哭。

寶寶出生後接觸嶄新的世界,這也是慢慢瞭解陌生的全新情緒的過程。接觸新情緒的方式不同,寶寶大腦回路的連接方式也不同。

比如寶寶白天和媽媽在一起,晚上爸爸回到家時熱情地擁抱逗笑孩子,這時爸爸厚重的聲音( 聽覺)、粗壯有力的雙手( 觸覺)、爸爸的味道( 嗅覺)和爸爸的笑臉( 視覺)等,都會改變孩子的感覺回路。隨後的日子裡,只要一聽到爸爸的腳步聲,孩子可能就會笑開花,滿懷期待地手舞足蹈。

反之,如果寶寶接觸到的爸爸是大嗓門、充斥著的打罵聲音,這種給寶寶的情緒傳遞的是恐懼和不安。

順利接觸全新情緒的寶寶,他們的世界是明朗而安全的;反之,則會充滿不安和恐懼。作為爸爸媽媽,我們有義務且有責任幫助寶寶接觸一個 明朗而又安全的世界。

0-12個月寶寶會有什麼樣的情緒反應呢?一起來解讀一下。

新生兒的情緒交流不要錯過出生後的2.4小時

新生兒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基本上就是一直睡著。

具有研究發現:

新生兒在醒著時可以分為多種狀態:

因為肚子餓或尿布濕了而哭泣的[生·理·需·求]時間、需求未能及時獲得滿足而哭鬧的時間、困倦狀態及不哭的安靜時間等。其中最適合與父母形成紐帶感的學習時間,既不是睡覺時,也不是困倦時,而是「安靜的清醒時間」。

此時寶寶雙眼閃爍,似乎預示著早已把身體調節到了最佳的學習狀態。但這個時間尤為短暫,只不過是一天24小時的1/10左右,即2.4小時,這是寶寶和爸爸媽媽締結情感紐帶的 黃金時間

可是這2.4小時並不是連續的,而是呈 片段形式分佈在一天24小時的某個區域中。因此,只有24小時陪伴在孩子身邊,才有可能不會錯過孩子「安靜且清醒」的每個瞬間。

事實上,大部分的新生兒媽媽都錯過了這 彌足珍貴的2.4小時。新媽媽由於剛剛生下寶寶,正在坐月子期間,自己也處於虛弱狀態中,所以在生產後至少三周內,一般都是請別人幫忙照看寶寶的。

比如下面的這幾種情況:

如果照顧孩子的能對寶寶呵護備至,細心照料,那也是件幸事。至少寶寶在肚子餓了或哪裡不舒服時,對方都能及時回應,立刻解決。如果照顧孩子的人比較粗心,未能對寶寶的需求及時做出反應,那寶寶「安靜且清醒的瞬間」基本上都白白錯過了。而由一個人照看多個孩子,也不合理。因為每個孩子的生物鐘不同,如果同時照看多個孩子,就不可避免地會在同一時間給孩子餵奶,如硬把熟睡的孩子叫醒等。另外,孩子獨自處於「安靜且清醒的瞬間」時,也會因為周圍沒有親人適時出現,而無法體驗和增強紐帶感,一樣會錯過最佳時機。

所以新媽媽想要儘快恢復身體健康固然很重要,但是抓住孩子「安靜且清醒的瞬間」更重要。

在這裡需要爸爸媽媽的共同努力,儘量利用寶寶「安靜且清醒的瞬間」和寶寶交流情感,好讓寶寶在第一次面對陌生情緒時,不至於產生恐懼心理,從而順利適應新情緒。

0-3個月寶寶的「社會型微笑」

寶寶身上表現出的三種最基本情緒是什麼呢?

高興、憤怒和害怕。這三種基本情緒就像色彩中的三原色一樣,與人種和文化無關。

情緒可通過主觀感覺、身體上的生理變化及行為變化來判斷。例如,當孩子被巨大的聲響驚嚇到時,因恐懼( 主觀感受)而心跳加快( 身體反應),隨即哇哇大哭起來( 行為變化)。

出生2~3個月的嬰兒,媽媽對他微笑時,孩子也會報以甜甜的笑,有時對別人也會主動微笑,這便是 「社會型微笑」。有時,這種微笑還會伴著友好的「咿呀」學語的聲音。

孩子出生三個月時,就可以辨認出爸爸媽媽的臉了。

此時父母感受到的喜悅應該是無與倫比的。孩子眨著小星星一樣的眼睛,望著爸爸媽媽突然燦爛一笑,為人父母者就會感受到什麼叫 天倫之樂

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會觀察爸爸媽媽的表情,並開始 模仿。如果爸爸媽媽的聲音高昂且吐字清晰,孩子就會表示關注,偶爾伴隨著表情。雖然孩子尚不會說話,但能夠用咿呀的方式,按照和爸爸媽媽相同的語調進行模仿。

一旦寶寶開始辨認父母的面孔,懂得做出表情與模仿大人說話時,父母就應該積極地 接納和回應寶寶的情緒。因為寶寶通過觀察,意識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心時,其情緒便會很安定。

3-6個月的寶寶開始辨別他人的情緒

寶寶出生後,進行情緒交流的物件大部分是爸爸媽媽,所以,父母的情緒狀態對寶寶的影響很大。

出生三個月後的寶寶,已經會表達傷心的情緒了。

而寶寶的 憤怒大概在出生4~6個月時出現。

斯滕伯格R.J.和簡布斯博士通過研究發現:

如果把孩子手中的食物拿開,孩子就會顯得很生氣,這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目標感。

例如,寶寶伸手要去拿玩具,卻被大人拿開,寶寶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會生氣。因為他們的目標受挫,讓寶寶感受到了憤怒。

寶寶從六個月大時,就開始辨別他人的情緒了,可以分辨出開心的笑臉和難過、沮喪的臉。雖然在之前,寶寶也能對其他表情做出反應,但從此時開始,可以根據對方的情緒來調節和變化自己的情緒。

例如,父母用笑臉同孩子說話,孩子會回應微笑的表情;

如果父母用生氣或難過的表情說話,孩子也會做出哭或沮喪、彆扭的表情。

6-8個月寶寶進入了「認生期」

6~8個月是寶寶的 大探索時期

這時,寶寶會留意過去不曾注意過的物體或人,仔細觀察並做出反應。他們感受到的情緒和表達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他們可以感受好奇心、喜悅、不滿、害怕和挫折等情緒,而且還能學會用 全新的方式來表達這些情緒。

在這個階段,寶寶同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多。當看到感興趣的玩具時,他們會望著爸爸媽媽的臉,以此來表達希望同父母一起玩耍的願望。

有的寶寶早于六個月起,就開始 認生了,即對陌生人感到害怕的反應。如果爺爺奶奶想伸手抱抱,寶寶會扭過頭去撇撇嘴,一副馬上要哭的樣子,並且伸出雙手,希望媽媽去抱他。

大部分孩子的認生期是開始於八個月大的時候,所以人們也把這個時期稱為 「8月之恐懼」。

「我幾乎都不認識自己八個月大的女兒了,她仿佛像換了一個人。我們出門的時候,她總是躲在我的懷裡,害怕別人的目光,表現得很害羞甚至有些驚恐。即便是那些她經常見到的人向她打招呼,她都會‘嚇’得哭起來。」

一位媽媽為寶寶的異常變化感到擔憂,其實很明顯:她的孩子開始進入認生期了。

幾乎每個寶寶都經歷過這個所謂的 「認生期」

大部分爸爸媽媽遇到這個問題時會非常詫異,為什麼寶寶突然性情大變,而且經常會有過激的反應?

來自德國曼海姆大學的教育學專家Christiane博士,通過觀察發現:

「寶寶的認生期隨著她的成長而自然產生,很可能在一夜之間,認生期就到來了」。

約翰·鮑爾比博士也把嬰兒的這種認生現象和生物學上的生存行為結合起來進行了說明:

在早期的人類歷史上,醫學技術還很落後,產婦和嬰兒的死亡率都很高,孩子不管被誰抱都能開心地笑出來,只有這樣其生存的可能性才會更高一些。嬰兒通常從六個月開始會爬,周歲時則可以站立行走,這個時期孩子很容易跟著陌生人走,會迷路或被拐騙。

出於本能,孩子認識到只有和特定的某個人有特別的親昵感時,自己才會安全,才會得到全面的呵護。這就像生理學上乳牙的萌生期一樣,認生現象早已被升級到生長發育過程中的自然階段。一旦過了兩周歲,孩子就可以獨自在近處行走並找尋食物了,他們也能漸漸脫離養育者,和他人形成紐帶關係。

所以在這個時期最好能有固定的一個人作為養育者,拿出充分的時間來陪伴寶寶,和寶寶形成穩定的親昵關係。

如果在不得已情況下必須更換養育者時,最好錯過這個時期,安排在出生 5個月時或 2歲以後再更換。

圖片源於網路

9-12個月寶寶會根據大人的情緒做出敏感反應

寶寶到了9個月時,就能分辨出別人是否 接納自己的情緒了。

寶寶在意識到自己可以同他人分享想法和情緒時,就能明確認識到父母是在解讀自己的情緒,並做出反應。

比如寶寶肚子餓了哭的話,爸爸媽媽就會問:「餓了?是不是餓了才哭的?」孩子聽到後,會感覺到來自大人的關心而安心。

寶寶不僅能聽懂,還可以回應大人,雖然還不會開口說「是」,卻可以點頭或發出聲音表示「是的」;如果不餓,寶寶會搖搖頭。

在這個階段的寶寶還會領悟到,人或物體不會消失不見,他們將客觀存在著。

比如,媽媽可能會暫時離開身邊,卻不會永遠消失不見,過一會兒又會再次回到自己身旁。由於這個時期的孩子能夠意識到有人會在旁邊始終關注著自己的情緒,因此會感到安心。

到了寶寶滿12個月時,會對媽媽的情緒和態度做出 敏感的反應。

例如,媽媽對某個玩具表現出厭惡表情時,孩子會避開不玩它;

相反,媽媽對某個玩具做出喜歡的表情時,孩子也會喜歡該玩具。

這種現象被稱為「社會參照」,意思是根據社會性依據或信號,使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與之適應和改變。

適合0-12個月寶寶的情緒遊戲

0~12月齡的寶寶因為行動受限,看、聽、觸等感官發育還不完善,我們可以進行外部的遊戲刺激。

● 1、視覺遊戲

出生五六周時,寶寶便會笑了。

寶寶三個月大時,可以拿一個玩具從右到左慢慢移動,寶寶就會跟著玩具移動視線。

● 2、聽覺遊戲

寶寶的各種感覺中,聽覺發育得很 緩慢

用搖鈴鐺或放音樂給寶寶聽,都會對寶寶的 聽覺發育非常有益。

● 3、味覺+嗅覺遊戲

輔食時,可以先讓寶寶嗅嗅輔食的氣味,再讓寶寶嘗嘗味道。

● 4、觸覺遊戲

寶寶慢慢開始爬行時,可以用全身來感受觸覺了。

讓寶寶撫觸或抓握 柔軟的東西,也可以用腳踢柔軟的靠墊,這些遊戲都很適合在這個階段進行的。

● 5、語言遊戲

寶寶開始咿呀學語時,會模仿爸爸媽媽的聲音「咿咿呀呀」的,到了5~6個月時,有的寶寶還能跟著大人喊出「爸爸」和「媽媽」。

● 6、藏起來、找出來

到9~10個月大時,可以玩 「尋找藏起來的東西」遊戲。

例如,讓寶寶看過玩具後用毛巾遮蓋起來,寶寶會掀起毛巾找出玩具,並且會表現得很開心。

7、耳朵在哪裡?鼻子在哪裡?

寶寶12個月時可以跟他玩 「找身體」的遊戲,比如問寶寶「媽媽的鼻子在哪裡?」、「媽媽的耳朵在哪裡?」,寶寶會指出來,並且會玩的很高興。

8、照鏡子

抱著寶寶一起站在穿衣鏡前,做些鬼臉,揮揮手,寶寶並不知道鏡子裡的就是他自己,但他會很好奇的觀察鏡子中你和他的臉。

涵妮媽媽寄語:

在父母和寶寶相處過程中,需要父母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要懂得怎麼分辨寶寶的情緒。

情緒控制著我們的行為,如果嬰幼兒時期情緒發展過程較好,也能給成人時期的情緒控制及人際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礎。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