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位媽媽聊天中,她說到帶三歲的女兒出去玩時,總是不願意與人接觸,連跟其他小朋友握個手都極其不樂意,她喜歡自個在一邊搗騰。
而且去到陌生環境需要花很長時間適應,才能慢慢融入進去,社交上就是典型的慢熱性格,平時比較愛乾淨,手弄髒了要趕緊洗,衣服髒了要換掉,有點小潔癖。
上面這位媽媽說的,孩子的種種表現都是 觸覺敏感的現象。
觸覺敏感越早改善越好,不然可能會越來越嚴重,影響孩子的探索、社交甚至學習。
一、什麼是觸覺呢?
觸覺就是我們的體表皮膚受到壓力時所產生的感覺,向我們的大腦傳遞觸感、溫度、疼痛等資訊。
現在很多孩子因為生活環境受父母的保護,以至於得到的觸覺訊息不夠,導致在面臨一些外來的新刺激時,無法馬上適應,產生一些比較負面的情緒,例如: 怕生、怕黑、怕痛、 逃避、毛躁、甚至大哭大鬧......等等,這種現象被稱作 「觸覺敏感」。
據統計顯示, 剖腹產的孩子觸覺敏感度是比較高的,主要是因為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產道的擠壓本身就是觸覺刺激,此外,由於擠壓也會促進大腦一些激素的分泌,讓感覺系統比較正常。
比起視覺、聽覺等其他感覺,觸覺在全身分佈最廣,因此感覺資訊最多也最複雜。
有科學家認為:
人類大腦特有的分辨、分析及組織能力,和人類特有的觸覺有極為密切的關係。因為人類皮膚毛少皮薄,對各種刺激的分辨能力最為細膩。人類新生兒的許多與生俱來的原始行為也多與觸覺相聯繫,如吸吮反射、握持反射、眨眼反射等。
因此觸覺刺激是孩子接收最頻繁的、分佈最廣的感覺資訊,它能夠説明兒童的神經系統進行整體感覺的統合,促進感覺認知、感覺運動的發展。
觸覺失調的孩子大體上分為兩類: 觸覺過分敏感和觸覺過分遲鈍。
● 觸覺過分敏感孩子的表現:
1、對外界的新刺激適應性弱,喜歡在熟悉的環境和動作中;
2、喜歡保持原樣,有重複語言、重複動作,對任何新的學習都會加以排斥;
3、怕人,遠離別人,害怕擁擠,拒絕排隊;
4、不喜歡被人觸摸或撫摸;
5、膽小,害羞,缺乏自信。
● 觸覺過分遲鈍孩子的表現:
1、反應慢,是拖拉行為的生理基礎;
2、動作不靈活,笨手笨腳;
3、大腦的分辨能力弱,缺乏自我意識,學習積極性低下,學習困難;
4、表現為粘人,需要父母特別多的撫摸;
5、總喜歡摸著別人的臉或某個玩具,否則不肯入睡。
這兩種現象會給孩子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阻礙,這也是 觸覺功能訓練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觸覺訓練的選取原則
觸覺的刺激具有長期效應,正常情況下,觸覺刺激對神經系統產生影響的時間約在刺激30秒以後,一般時間越長,效果就越好。
對於不同類型、時間和頻率的刺激,孩子做出的反應也會不同。